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股票配资一览表最新,有一位人物不可忽视。他不仅是中国西方音乐艺术的开创者之一,率先将五线谱带入中国,还首次用人体模特进行油画创作,开创了我国油画的先河。此外,他在中国文化中以诗词书法闻名,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天才,甚至连鲁迅都曾因得到他的字画而感到无比欣喜。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几乎完美的文艺巨匠,却在三十八岁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抛弃陪伴他来到上海的日本妻子,放弃了天津的原配,毅然选择出家,成为他人生中难以抹去的污点。
这位人物究竟是谁?他为何会做出如此决定?相信很多人已经猜到我们今天要讲的正是李叔同。李叔同不仅在文艺界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出身也可谓显赫。他的父亲李世珍曾任清朝吏部官员,后来回家继承了祖业,是当时极有声望的盐商。李世珍年事已高,生李叔同时已是67岁,临终不久,因此李叔同小时候几乎没能与父亲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反而是由地位较低的母亲抚养成人,并从小便被告诫要刻苦学习。
展开剩余80%李叔同的学习之路从六岁时便正式开始,得到了当时家族中长兄李文熙的教导。在兄长的精心培养下,李叔同很快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仅用一年时间便完成了所有启蒙课程。八岁时,李文熙认为自己已无法继续教授李叔同,便将他送往天津求学。在天津,他跟随名师常云庄学习经典之书,《四书》、《五经》以及《左传》和《汉史》都已成为他心中熟悉的经典之作。十五岁时,李叔同已读遍大量经典,并创作出几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不少诗句是为杨翠喜所作。
李叔同与杨翠喜的相识可以追溯到李叔同的叛逆时期。当时他不再满足于兄长灌输的治国理政之道,而是开始频繁出入梨园,结识了杨翠喜。在这种才子佳人的情感纠葛中,李叔同与杨翠喜的关系逐渐加深。然而,这段感情注定无法长久,李叔同的家庭背景和杨翠喜的身份差距使得两人的恋情最终遭到了家庭的强烈反对。在李叔同18岁时,家人安排他与茶商之女俞氏结婚。尽管李叔同起初拒绝,但在母亲的一番强烈反对下,最终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
婚后,李叔同从兄长那里获得了30万银元的家庭启动资金,虽对婚事不满意,但对这笔财富却极为珍视。借着这笔财富,李叔同开始购买钢琴并踏上了作曲的道路。正是在同一时期,李叔同积极支持戊戌变法,然而变法失败后,他与一些支持变法的青年知识分子一起流亡至上海。上海当时远离清政府的控制,是思想言论相对自由的地方,也因此成了许多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的理想之地。
来到上海后,李叔同结识了许多好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上海的富户许幻园。与许幻园的交往使李叔同度过了一段风花雪月的日子。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这样的生活渐渐让李叔同感到无聊和空虚,于是他决定进入南洋公学,学习经济专业,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在学校,他的思想经历了深刻的变化,逐渐脱离了旧社会的束缚,并最终在24岁时凭借一首《祖国歌》走红,成为广为人知的青年才俊。
李叔同的名声逐渐鹤立鸡群,他活跃于上海社会,进行婚姻自由的宣传,举办讲座,翻译外国书籍,还在京剧舞台上大放异彩。然而,命运总是多变,李叔同26岁时失去了唯一的母亲,内心的空虚和痛苦促使他前往日本,寻找新的知识和人生方向。在日本,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杂志,还组织了国内首个话剧社,推动了我国话剧事业的发展。
然而,李叔同的生活并不总是顺利。1907年,他在绘画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并通过绘画与模特相识,结识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在此之后,李叔同开始把重心转向绘画和音乐创作,并于1911年从东京美术学院毕业。回国后,他成为了一名教师,并为多家报社供稿。尽管名利双收,家庭的支持不再,李叔同的生活逐渐进入了困顿状态。
多年后,李叔同经历了许多挫折——他失去了母亲、亲密的朋友许幻园也因破产而离开了他,精神上的打击让他开始寻求一种新的精神寄托。最终,他接触到了“辟谷”——通过断食修行来追求内心的平静。在虎跑寺的引导下,李叔同开始了这一修行,并逐渐感到心灵的轻松。最终,他放下了俗世一切,选择了出家,成为了弘一法师。
李叔同出家后,曾与日本妻子短暂见面,并向她解释自己放弃一切的决定。之后,他彻底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开始深入研究佛法,最终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法师。尽管他出家后生活贫困,常常依靠“化缘”维持生计,但他依然保持与一些老朋友的联系,并继续创作和传授佛法,最终成为与师傅齐名的高僧,享有盛誉。
关于李叔同为何出家,许多人认为这是他对世俗生活的彻底告别,是一个经过人生种种磨难后寻求内心平静的过程。也许,正是因为他经历了太多的辉煌与失落,才最终选择了以佛法为依托,寻求精神的寄托与安宁。
发布于:天津市我要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